天降大任于斯人也
3周前 (06-13)5
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 孟子曰:“天将降大任①于斯人②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③其身。”(《孟子·告子下》十五) 注释 ①大任:治国为民的重任。②斯人:这个人。空乏:穷绝穷困。 【译文】 孟子说:“上天如果...
摸鱼儿
3周前 (06-13)5
辛弃疾《摸鱼儿》,《摸鱼儿》淳熙己亥,自湖北漕移湖南,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,为赋。①更能消、几番风雨?匆匆春又归去。②惜春长怕花开早,何况落红无数。春且住。见说道、天涯芳草无归路。怨春不语。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飞絮。③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,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。④君莫舞...
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
3周前 (06-13)5
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。,【诗句】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。 【出处】唐·杜甫《客至》。 【意思1】两旁长满花草的小径,不曾 因为有客人而清扫过,一向紧闭的蓬 门,今天第一次为您打开。缘:因为。 蓬门:用柴草、树枝等做成的门。君:指 来访的崔县令。 【意思2】缘: 因为。蓬门: 柴门。...
何梅协定
3周前 (06-12)5
《何梅协定》, 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的卖国协定。1935年5月,日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对华北的统治权,并由东北调动大军入关,以武力威胁。 6月初,蒋介石屈服于日本的压力,指使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,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秘密协定,通称《何梅协定》。其主要内容是:取消了国...
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
3周前 (06-12)6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,【诗句】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 【出处】唐·王翰《凉州词》。 【意思】喝醉了躺在沙场上,你们也 别笑,自古以来,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 着回来的? 沙场:平沙旷野。一说指 战场。 【鉴赏】我若是因为这葡萄美酒而醉倒在沙场之上,还请你不要见 笑,自古以来但凡在外...
革面革心
3周前 (06-12)6
gé miàn gé xīn比喻彻底改过,重新做人。同革面洗心”。明·杨慎《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》笑鄙夫畏首尾,蔚蔚九变豹,俾心人革面革心,惠我无私。”复勤恳化导,设书院六,义学百,楚苗駸駸向学,呈求考试,遂已~。★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七...
避李嫌瓜
3周前 (06-12)8
bì lǐ xián guā以之表示避免嫌疑。三国·魏·曹植《君子行》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他正气邪难犯,咱贞魂死不差。还只为守宫闱,~。★清·杨潮观《信陵君义葬金钗》...
志当存高远
3周前 (06-12)7
志当存高远, 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疑滞,使庶几之志,揭然有所存,侧然有所感;忍屈伸,去细碎,广咨问,除嫌吝,虽有淹留,何损于美趣,何患于不济?若志不强毅,意不慷慨,徒碌碌滞于俗,默默束于情,永窜伏于凡庸,不免于下流矣! 【注释】语出诸葛亮《诫...
长恨歌原文
3周前 (06-12)8
白居易《长恨歌》全诗原文和赏析, 《长恨歌》 汉皇重色思倾国,御宇多年求不得。杨家有女初长成,养在深闺人未识。 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 春寒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凝脂。侍儿扶起娇无力,始是新承恩泽时。 云鬓花颜金步摇,芙蓉帐暖度春宵。春宵苦短日高起,从此君王...
仙台初见五城楼
3周前 (06-12)7
仙台初见五城楼,风物凄凄宿雨收。山色遥连秦树晚,砧声近报汉宫秋。, 【诗句】仙台初见五城楼,风物凄凄宿雨收。山色遥连秦树晚,砧声近报汉宫秋。 【出处】唐·韩翃《同题仙游观》。 【意思】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楼,只见景物清凉昨晚的夜雨收。傍晚远看山色秦树一片迷蒙,砧声阵阵似报告汉阙已深秋。 【全诗】...
枯树开花
3周前 (06-12)6
kū shù kāi huā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。比喻绝处逢生获奇迹出现。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刘弇传》起烟于寒灰之上,生华于已枯之木。”我曾听得人说,寒波造酒,~,他便是大罗神仙。★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二折...
临渴穿井
3周前 (06-12)6
lín kě chuān jǐng穿打。临到口渴时才想到凿井。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无...
花锦世界
3周前 (06-12)7
huā jǐn shì jiè指繁华之地。同花花世界”。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,迁于燕都,是为北京。只因这一迁,把个苦寒地面,变作花锦世界。”无...
嚎天动地
3周前 (06-12)6
háo tiān dòng dì大声哭叫。形容极端悲痛。亦作嚎天喊地”。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,嚎天动地,大放悲声。”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。★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...